新闻中心

奕叶探针台在光电探测器测试中的应用实践与数据解析
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5:02   浏览:

光电探测器作为光信号转换的核心器件,其响应度、带宽、噪声特性等参数的精准测试直接决定器件选型与应用效能。台湾奕叶(EVERBEING)探针台凭借纳米级定位精度、多环境适配能力及灵活的系统集成性,已成为光电探测器研发与量产测试的关键设备。本文结合实测案例,详解其测试方案、操作细节与数据特性。
一、测试系统搭建:奕叶探针台的核心配置与集成逻辑
(一)核心设备选型与组合
测试系统以奕叶探针台为核心,搭配精密光学模块与电学分析仪器,形成 “光 - 电 - 控” 一体化测试平台,具体配置如下:
  • 核心测试平台:奕叶 KSR-4 四点探针台(探针间距 40mil/62.5mil,压力 80g,Z 轴升降精度 20μm),搭载抗震桌(蜂巢橡皮垫结构,承载 400Kg,隔绝地面震动干扰);
  • 电学分析模块:Keithley 4200A 半导体参数分析仪(微弱信号检测精度达 pA 级)、R&S 网络分析仪(支持毫米波频段信号分析);
  • 光学激励模块:C 波段可调谐激光器(1550nm 波长,最大光功率 15dBm,1GHz 步长)、幅度调制器(0-30GHz 带宽)、可调光纤衰减器(衰减范围 0-60dB);
  • 环境控制单元:选配高温加热吸盘(控温范围 RT-200℃),支持无氧环境测试扩展。
(二)系统校准与调试关键步骤
  1. 探针校准:采用标准校准片(已知电阻率 100Ω・cm),通过奕叶专用软件执行四点探针定位校准,确保针尖间距偏差≤±1μm,接触压力稳定在 80g 设定值,重复测试 3 次的电阻率偏差≤0.5%;
  1. 光路配平:调节光纤延时器与衰减器,使调制光信号经光电探测器转换后,示波器残余信号幅度≤5mV,确保光 - 电信号同步性;
  1. 电学基线校准:在无光激励状态下,通过 Keithley 4200A 检测探针台输出噪声电压,确保基线噪声≤10nV/√Hz(1kHz 频段)。
二、核心性能指标测试:操作细节与实测数据
以 10G 高速光电探测器(DC-10GHz 带宽,目标响应度≥0.8A/W)为测试对象,基于奕叶探针台完成三大核心指标测试。
(一)响应度测试:光 - 电转换效率的精准表征
1. 测试原理与操作细节
响应度(R)计算公式为输出光电流(Iₚₕ)与入射光功率(Pᵢₙ)的比值(R=Iₚₕ/Pᵢₙ)。测试中通过奕叶探针台的弹簧探针(碳化钨材质,直径 40.6μm)稳定接触探测器电极,采用 “阶梯光功率激励 - 电流同步采集” 模式:
  • 光学设置:激光器输出功率从 0.1mW 阶梯递增至 10mW,步长 0.5mW,每步稳定时间 3s;
  • 电学采集:Keithley 4200A 采用直流模式,电流测量范围 10nA-10mA,采样率 100Hz;
  • 干扰控制:依托奕叶抗震桌隔绝环境震动,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稳定在 25±0.5℃。
2. 实测数据与分析
入射光功率(mW)
0.1
0.6
1.1
1.6
2.1
2.6
3.1
输出光电流(μA)
82
491
905
1302
1710
2118
2525
响应度(A/W)
0.82
0.82
0.82
0.81
0.81
0.81
0.81
数据显示:在 0.1-3.1mW 光功率范围内,探测器响应度稳定在 0.81-0.82A/W,变异系数仅 0.6%,表明奕叶探针台的恒定压力探针设计(弹簧力度 85g)有效保障了电极接触的稳定性,避免了接触电阻波动对测试结果的干扰。当光功率超过 8mW 时,响应度降至 0.78A/W,判定为探测器进入饱和区。
(二)-3dB 带宽测试:高频响应特性的极限探测
1. 测试原理与操作细节
采用 “噪声源激励法”,利用激光器的宽谱强度噪声作为激励信号,通过奕叶探针台搭载的毫米波针座(X-Y-Z 轴定位精度 1μm)实现高频信号的低损耗传输:
  • 信号配置:激光器输出功率固定为 5mW,频谱仪 Span 设置为 0-15GHz,RBW=100kHz;
  • 同步控制:通过奕叶软件实现探针接触与信号采集的联动,确保在探针稳定接触后(接触电阻≤5Ω)启动频谱扫描。
2. 实测数据与分析
频谱扫描结果显示:在 0-9.8GHz 频段内,信号幅度衰减≤2dB,当频率升至 10.2GHz 时,幅度较峰值衰减 3.1dB,实测 - 3dB 带宽为 10.0GHz,与探测器标称值偏差仅 2%。该结果印证了奕叶探针台的高频适配能力 —— 其与 R&S 网络分析仪的整合设计,可将高频信号传输损耗控制在 0.5dB 以内,满足 GHz 级探测器的测试需求。
(三)噪声特性测试:探测极限的关键评估
1. 测试原理与操作细节
重点测试等效噪声功率(NEP),计算公式为 NEP=Vᵣₘₛ/(G×R),其中 Vᵣₘ为输出噪声电压均方根,G 为增益,R 为响应度。测试采用 “无光 / 有光对比法”:
  • 无光状态:关闭激光器,通过频谱仪采集 1kHz-10GHz 频段的电噪声频谱,积分计算 Vᵣₘₛ;
  • 有光状态:入射光功率 1mW,重复上述测试,提取散粒噪声分量。
2. 实测数据与分析
测试状态
电压噪声密度(nV/√Hz)
Vᵣₘₛ(μV)
NEP(×10⁻¹² W/√Hz)
无光(电噪声)
12.5
4.1
-
有光(散粒噪声)
18.3
6.0
7.4
数据显示,探测器的电噪声主导低频段(≤100MHz),散粒噪声主导高频段(≥1GHz),实测 NEP 为 7.4×10⁻¹² W/√Hz,优于设计指标(≤10×10⁻¹² W/√Hz)。测试过程中,奕叶探针台的低噪声连接设计(Triaxial Female 转接头)有效抑制了外部电磁干扰,使基线噪声降低 30%。
三、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总结
奕叶探针台在光电探测器测试中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:其一,精密定位与稳定接触——±0.1μm 定位精度与恒定压力探针设计,确保微米级电极的可靠连接,响应度测试重复性达 99.4%;其二,多维度环境适配—— 从常温到 200℃高温、从常压到无氧环境的灵活切换,可模拟探测器实际工作场景;其三,高频与系统整合能力—— 毫米波针座与抗震设计支撑 30GHz 以上频段测试,与 Keithley、R&S 等仪器的无缝对接实现 “一站式” 数据采集。
在光通信、激光雷达等高端领域,此类精准测试能力可加速探测器的工艺优化(如通过电阻率分布测试定位掺杂不均问题)与性能验证,为器件量产良率提升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


上一篇:奕叶探针台助力类脑芯片的研发
下一篇:没有了